甘草泻心汤治疗小便不利案一则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        患者崔某,女,65岁。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人,于2023年7月5日初诊。

        主诉:小便不利一月余,经输液抗感染以及口服中西药治疗虽有效,但不能根除,深以为苦,遂求治于中医。

        刻诊:患者自述小便不利,量少,色黄,余沥不尽,但无灼热涩痛。观之面黄虚浮,问之胃脘常痛,肠鸣,稍吃冷食即腹泻。偶有口苦。汗正。前段时间因“腰疼”服过“补肾药”,腰疼好转。

        既往史:糖尿病病史,脑梗病史。

        舌脉:舌暗红胖大,苔黄白厚腻。左脉沉弦数,右浮弦滑。

        诊断:狐惑病

        治疗:清热燥湿,解毒和中。

        方药:甘草泻心汤

姜半夏9克    黄芩9克    黄连6克    干姜9克

党参9克    甘草12克    大枣3枚    滑石9克

7剂,水煎服,一日一剂,分两次口服。

        患者拿药后,即石沉大海,音信全无。今日(2023年8月9号)正好遇见,询之曰,服中药后小便不利随即好转。至今再未复发。胃疼也跟着好转。遂记之。

        经典引用:甘草泻心汤见于《金匮要略》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篇。“狐惑之为病,状如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。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。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,其面目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。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,甘草泻心汤主之。”现代很多人用这个方子治疗白塞氏病,以及一些口腔溃疡病。很少有人用于小便不利的治疗。殊不知中焦气机斡旋不通,致使脾不化湿,湿热内蕴,上攻下迫,在中为心下痞塞,在上为声喝,口舌糜烂,在下外阴溃烂,瘙痒,小便不利。此实热内蕴生虫所致也。

        古人“惑”通“蜮”,“蜮”又名短狐,射影。古代吴越之地,男女同川而浴。孔颖达正义曰:“《洪范》五行传云:'蜮如鳖,三足,生于南越。南越妇人多淫,故其地多蜮,淫女或乱之气所生也。’陆机疏云;一名射影,江淮水皆有之。人在岸上,影见水中,投人影则杀之,故日射影。南人将入水,先以瓦石投水中,令水浊,然后入。或曰含沙射人皮肌,其疮如疥。’”

图片

罗刹海市 音乐: 周莹莹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欧元/美元:多头失守,交易员关注1.110水平
下一篇:煤化工概念持续走高,云煤能源涨停

Powered by 玩快三回本打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